2023年“中国制度经济学论坛”之“春季论坛”-----“财政体制与地方政府债务”高级研讨会,于2023年4月9日在浙江宁波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宁波大学商学院承办。参加本次会议的不仅有财政金融领域的著名专家,还有一些资深业界人人士。“中国制度经济学论坛”理事长、环球UG网址院长黄少安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
黄少安教授强调,之所以以“财政体制与地方政府债务”为主题,是因为我国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比较普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债务负担和财政困难,与财政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是高度相关的,我们需要研究清楚债务规模及其结构、形成原因、债务风险和化解或缓解债务压力的对策,研讨是针对社会需求的,是建设性的。同时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债务风险多大,不仅要考虑负债率和债务率,更要考虑未来的偿债能力;债务经济到底会导致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理论上是否存在一个动态的最优的政府负债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能否构建一个一般的理论模型;认为目前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不得不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把政府对其它主体的高息负债暂时转化为对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的负债,以避免债务“暴雷”导致经济失控。
南开大学梁琪教授以十八大报告中,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切入,认为金融风险源头在财政。财政问题获得解决,许多金融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梁琪教授通过分析地方政府的四本账与三张表,包括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政府型基金收入、资本经营收益、社保基金结余以及体现地方政府杠杆率的资产负债表、体现地方政府赤字率的损益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对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分析方式进行总结。梁教授将强调处理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需要市场与政府两种不同配置资源的手段同时发挥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发债的相关法律措施要进一步完善。梁教授提出未来研究做好问题导向,应结合来自于业界、智库和媒体的智慧,关注现实中国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宁波大学商学院金祥荣院长通过电话采访的方式对相关地方政府债务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调研。金教授通过分析访谈结果,认为当前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由传统城投公司向地方国有企业转移。国有企业通过发行专项债及贷款,替代地方政府承担一定的融资职能。金院长进一步讨论了当前新经济增长的逻辑与地方债务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近十年来我国债务结构不断变化,为应对当下新的增长需要新的逻辑。在当前经济高速增长换挡时期,随着土地财政逐渐结束,政府财政的结构型政策发生应随之调整。由于政府与市场推动经济增长没有变化,地方政府推动增长与激励机制依旧不变。金教授认为当前超短期的晋升激励机制导致地方政府行为逐渐短视化,其行为大大超出了潜在的经济运行能力,导致地方经济运行处于透支状态,引发地方债务危机。因此,金教授提出应该制度上进行适度改革,促使地方政府行为适当长期化。
中国人民财政金融学院马光荣教授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及显性债务测算入手,分析了我国债务扩张及其成因,并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债务组成结构异同。中国地方政府通过深度参与城市发展并通过债务谋取经济增长,是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体现。为了发展才要举债,中国政府债务扩张,表明财政问题,是中国发展模式最本质的表现。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的国家,由于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失灵问题,如果政府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则可以推动推动投资与融资进行城市建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从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高度压缩,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导致举债规模的快速扩张。马教授认为随着中国基础设施扩张,城市建设不断完善,未来几十年中国举债规模增速将会放缓,未来中国债务成因会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向居民对公共服务需求转变。
宁波大学罗德明教授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地方债务隐形担保与城投债信用利差问题的研究,并提出地方政府发行的城投债所受到隐形担保与政府能力、当地经济水平等相关因素有关。随着2015年43号文件的出台,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能力在逐渐弱化。由于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溢价空间小,地方政府的城投公司的通过主营业务的偿债能力也在下降。新冠肺炎疫情的逆周期政策,导致地方债务快速增长,城投通过业务经营偿债能力弱,业务端盈利能力弱。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地方政府的担保能力在发债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政府隐形担保能力越强的地区,地方政府的发债利率越低。同时,地方政府的发债能力与地方政府信用有着直接关系,随着地方政府市场化水平与效率的提高、地方政府的担保能力越强;地方政府的清廉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的担保能力越高。罗教授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发债最后的资源在谁的手上,是否有效率,是否可以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是否对其他方面进行一定挤出效应。
宁波大学刘启贵教授从宏观角度对比分析了中美之间债务问题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探讨解决目前地方债的思路。从总量上来看,美国总的负债32万美元,已经占到该国占GDP的百分之百的比重,美国的债务问题值得中国进行借鉴分析并吸取教训。刘教授分别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入手,提出地方政府的资产端是否有现金流可以进行负债偿还,如何地方政府资产端的缓解现金流问题,如何把地方政府闲置资产盘活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关键。刘教授通过假设中央政府发国债置换掉地方债,进一步探究是不是一个解决目前地方债的思路。刘教授利用恒大等房地产企业出现的债务问题举例,认为从资产端发力,将房地产端的资产进行盘活可以起到化解掉相应的风险的作用,同时讨论了将地方政府债务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型解决方式。
西泽研究院赵建专家从国家债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比分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债务型经济的异同,并分析了国家债务导致的“日本病”、“欧洲病”、“美国病”及“拉美病”的经济后果与经验启示。赵建教授认为债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类似“库茨捏兹曲线”,现阶段中国债务扩张对高质量发展已经是负效应。我国地方债处在动态发散状态,我们正处在钝化的债务周期底部。从债务成因分析来看,2008年次贷危机事件是中国债务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债务问题形成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中国货币集权与财政事权分权之间的矛盾,导致地方债务危机形成,其与欧洲债务危机形成原理相似。我国地方债处在动态发散状态,我们正处在钝化的债务周期底部,当前中国的债务扩张对高质量发展已经是负效应。未来应多关注基础货币的生产性活动,使发散型地方债务结构向收敛型转变。
华南理工大学校外导师海洋专家从地方城投平台视角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地方政府债务核心在于地方平台债务。目前地方土地财政收入减少,城投拿地托底获取土地出让金形式较为常见。但2022年城投平台银行贷款欠息、逾期、展期事件明显增多。应警惕地方城投债问题导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当前中国利息支付已经超过了增量GDP,虽然当前财政盈亏平衡,但是还本付息存在一定的压力,财政的扩张需要带来相应的经济效能。城投平台资产负债率逐年抬升,但是盈利能力逐渐下降。通过利用粤港澳大桥项目投入项目进行分析与比较,从企业的角度探究企业投资决策与政府平台背后相应的风险分析,并提出在短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对可控,在长期应关注债务成本及偿还问题。
光明日报等媒体的人士也参加了讨论,表达了他们的关注和关切,更多地关注中国政府现在的债务是否可容忍、风险是否可控、如何化解或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