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4日,经济研究院2019年第9期博士生高端论坛在中心校区邵逸夫科学馆第五会议室举行,中央财经大学梅冬州副教授应邀作“财政扩张、信用违约和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主题报告,活动由环球UG网址陈言副教授主持,学院相关领域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代表共同聆听了此次报告。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民营企业解困,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梅冬州副教授关注到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的事实与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聚焦融资困难这一长期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对民营企业融资情况不断恶化的原因及其中宏观政策的作用机制展开探讨。从宏观政策对金融中介的影响出发,梅冬州副教授引入了了金融中介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存贷溢价摩擦和金融中介与企业借贷的金融加速器摩擦两类异质性摩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国有和非国有的多部门并纳入金融摩擦要素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各类外生冲击首先作用于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进而通过存贷溢价摩擦和金融加速器效应对投资和产出带来影响且存贷溢价摩擦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是,以信贷来支撑的财政扩张刺激产出增加的同时,通过存贷溢价摩擦提高金融中介的贷款利率,强化了对民营资本的挤出效应;同时,国有企业“去杠杆”过程中的大量违约事实造成金融中介受损和存贷溢价上升,并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加剧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和产出与投资下降。基于上述分析,梅冬州副教授强调在宏观政策中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稳定和优化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的重要作用。对此,梅冬州副教授进一步通过模型讨论了准备金政策和财政救助金融政策,发现二者均能通过稳定银行资产负债表,降低存贷溢价摩擦,减少违约等外生冲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梅副教授指出,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前提下必须多方面着手,通过降低金融中介准备金或利用财政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等有效政策工具和方式压缩企业融资成本。此外,综合求解和比较不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的福利损失和利得,寻求最有的政策组合将是研究下一步推进的方向。
参会教师就模型参数设定与具体选择、宏观政策有效性等具体问题与梅冬州副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梅冬州副教授的报告逻辑缜密完整、创新和应用性强,对学院师生更好了解和学习宏观经济学内核及其中国化应用提供了宝贵机会。
梅冬州,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首届“龙马青年学者”。本科(2003-2007)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2007-2012)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2012年至今在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任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访问学者。专业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经济周期。目前已在国内外知名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共计十余项,相关成果获得“洪银兴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