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登录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社科基地 学术刊物 学术信息 论坛会议 研究生教育 合作交流 培训教育 留学生 就业
公告栏 更多>> 
友情链接  
耶鲁大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康奈尔大学
哈佛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芝加哥大学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环球UG网址
邮政邮编:250100
联系电话:0531-88364000 88364128
传 真:0531-88364981
电子信箱:cer@sdu.edu.cn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信息 >> 正文
关于选拔2013-2014年度哈佛燕京学社项目候选人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0日 00:00   作者:admin   点击:[]

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已发布2013-2014年度项目申请通知,邀请我校推荐优秀学者参加该社的海外研修项目的选拔工作。今年,我校有三个访问学者项目(Visiting Scholars Program)申请名额和两个博士访问研究员(Visiting Fellows Program)申请名额。获得资助的教师将赴哈佛燕京学社从事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包括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包括艺术史、经济史、法学史)、语言学、文学、哲学、政治学、宗教研究和社会学,,侧重学术而非应用性研究。如关于包括至少一个亚洲国家的文化对比研究项目更受欢迎。今年候选人无年龄限制,但青年学者可优先推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及申请条件:

(一)访问学者项目(Visiting Scholars Program)

1、资助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到哈佛燕京学社从事研究工作,为期10个月。

2、在本校至少工作满2年;于5年内在使用英语的机构获得博士学位者,不具备申请资格。

3、遴选标准:英语能力、学术培训经历(包括博士学位情况)、研究计划质量和原创性、专业研究深度以及在哈佛大学或其他美国重点高校开展起研究的可行性。访问学者将与哈佛大学或美国其他相关院校的学者开展合作,并在访学期间至少用英语做一次公开讲座,介绍其计划研究项目。

4、资助形式:提供往返经济舱机票费用,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居住期间每月5,000美元(共10个月)的津贴,提供医疗保险,提供科研资助1,000美元,提供最高500美元资助用于参加一次美国或加拿大学术会议。

(二)博士访问研究员(Visiting Fellows Program)

1、资助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博士在读)到哈佛大学做毕业论文,期限3个学期,资助领域主要为东亚研究,特别是东亚对比研究。

2、遴选标准:学术培训经历、研究计划质量和原创性、专业研究深度以及在哈佛从事研究的可行性。

3、资助形式:提供往返经济舱机票,发放哈佛大学访问研究员项目费,提供足额津贴(如2012-13年度项目月均补助为2,450美元),免费提供哈佛继续教育学院一学期英语课程,提供最高500美元资助用于参加一次美国或加拿大学术会议。

二、选拔程序:

1、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如全校报名人数超过五人,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选拔。选拔的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2、哈佛燕京学社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初选,确定候选人参加集中面试,时间和地点由哈佛燕京学社另行通知(一般为11、12月份在北京组织集中面试)。

3、2013年2月中旬确定资助人选。

三、申请材料

1、个人申请书(中文)一份,注明申请项目类别和联系信息(手机和电子信箱);

2、个人简历(中文)一份,提供近三年内教学、科研成果;

3、项目申请表(见附件);

4、单位推荐信(中文),由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加盖单位行政公章。

注:如有相关英语成绩证明材料,可一并提供。

四、申请截止日期

请各单位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者积极申报,并于9月17日(周一)前将单位推荐意见及其他申请材料交到国际处(中心校区数学楼301-5室)。

联系人:张佳琦 64854 邮箱jqzhang@sdu.edu.cn

附件:1、哈佛燕京学社邀请信

2、Visiting Scholars Program Application Form

3、Visiting Fellows Program Application Form

4、项目申请简表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附件:

1、 邀请信.pdf

2、 Visiting Scholars Program application form.doc

3、 Visiting Fellows Program application form.doc

4、 项目申请简表.doc

上一条:关于开展2012年度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申报2012年度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的通知

关闭

 

版权所有:环球UG网址(中心)
Copyright 2001-2010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Shangdo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